你以為紅酒只能用紅葡萄釀?這 5 個酒類冷知識,連老饕都會驚訝!
- 飲JOY特殊酒
- 4天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你知道嗎?你手上的紅酒,可能不是用紅葡萄釀的! 是的,喝酒不難,難的是「喝懂」。不管你是社交場合的裝懂王,還是週末放鬆的微醺系,以下 5 個有趣又實用的酒類冷知識,讓你下次喝酒不只乾杯,還能開口就贏。
冷知識一:紅酒不是只能用紅葡萄釀!
我們都以為紅酒=紅葡萄釀,白酒=白葡萄釀。但其實,紅酒的顏色來自葡萄皮,不是果肉!
✔️ 如果把紅葡萄的皮拿掉,發酵時只用果肉,其實一樣可以釀出白酒。
✔️ 香檳最常見的葡萄品種之一——黑皮諾(Pinot Noir),就是紅葡萄釀的白香檳!
簡單來說,「紅白」的關鍵不是葡萄顏色,而是有沒有讓皮參與發酵。人生也是,有沒有「進場參與」,決定你有沒有風味😎

冷知識二:威士忌和伏特加,是「親戚」!
你以為伏特加是東歐的烈酒、威士忌是英倫老派代表,毫不相干?其實兩者的「原料」很可能是兄弟!
威士忌:用穀物發酵→蒸餾→陳年(重視木桶、時間)
伏特加:用穀物、馬鈴薯等原料發酵→蒸餾→不陳年(強調乾淨、無味)
兩者都走過「蒸餾這一關」,差別在於:威士忌講風味,伏特加要乾淨。
簡單說:威士忌是老派講究系;伏特加是極簡主義派——都很強,但人生哲學不同。

冷知識三:白蘭地,其實是「葡萄烈酒」!
白蘭地(Brandy)聽起來好像高級,但其實它的本質就是:葡萄酒的升級版!
簡單流程如下:🍇 葡萄 → 🍷 葡萄酒 → 🔥 蒸餾 → 🛢️ 陳年 → 🥃 白蘭地!
你可以把白蘭地想像成「被蒸餾過的葡萄酒」,火力更強、香氣更濃,常見的「干邑白蘭地」(Cognac)就來自法國干邑區,是最有代表性的白蘭地。
—
偷偷說:台灣的高粱,其實也屬於白蘭地這一類,只是原料不同!(葡萄 vs 高粱)

冷知識四:葡萄酒標上的年份,不是裝瓶時間!
看到一瓶酒上寫著 2018,你以為那是它的出廠日?錯錯錯!
那是——葡萄的收成年份,也就是釀酒用的葡萄哪一年長出來的。
所以:2018 紅酒 ≠ 2018 出廠而是「2018 年收成的葡萄 → 發酵 → 陳年 → 可能 2020 才裝瓶」
年份會影響風味,因為每年的氣候不同,決定了當年葡萄的甜度、酸度與成熟度。
想像一下,你每一年的心情都不同,葡萄也一樣。

冷知識五:啤酒也有「葡萄風味」?真的!
你以為葡萄風味只存在紅酒?其實現在很多精釀啤酒,也加入了葡萄汁、葡萄乾、甚至用葡萄皮發酵!
有些甚至混合葡萄酒與啤酒工藝,創造出「葡萄啤酒」(Grape Ale),喝起來像氣泡酒+水果啤酒的混血兒。
這種「不務正業」的創新,就是現代酒類文化最迷人的地方。有時候喝酒,不是為了微醺,而是為了發現新世界🌍

🍇 結語|會喝不如懂喝,懂喝不如會講!
喝酒是一種社交,也是一種文化的交流。下次當朋友拿出一瓶紅酒,你不只能說「喝起來很順」,你可以說:
「喔,這款紅酒你知道其實可能可以釀成白的嗎?」
冷知識,不只讓你更懂喝,更能讓你成為那個「大家喝酒時最愛聽你說話」的人😉
Comments